有位HR朋友,近来吐槽:



他们公司因经营不善不得不裁员,员工A司龄2年半,公司提前给出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可以给到员工N+1的赔偿,也就是3个月的工资。


本来一切都谈妥了,谁知道快要走的时候,员工临时改主意,提出要求公司给2N+1的赔偿,最后闹到了劳动仲裁所,搞得HR心力交瘁。



说到这里,很多小伙伴有点晕乎,这N+1能理解2N+1又是怎么来的呢?


今天HR从菜鸟到精英就给大家分享下,裁员经济补偿中,N、N+1、2N+1、2(N+1)到底有啥区别?一起来学习一下~


01

2N+1和2(N+1)

有没有法律依据?


经常会听到经济补偿中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表述方式,比如,N、N+1、2N。


但是有好多HR提到,现在有一些员工提出了2N+1、2(N+1)的计算方式,那么,法律上到底有没有这样的规定呢?


必须明确,2N+1、2(N+1)根本不存在法律上的依据。


提出这样的要求,往往是劳动者对法律的误读或受到一些似懂非懂的“专业人士”误导所致。


结合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N实际为工作年限的代称,正常情况下的经济补偿为N。


仅有三种法定情形解除合同,且未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的,经济补偿为N+1。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为2N。


N、N+1、2N分别适用不同情形,不能兼得。


最容易被误读的是什么情况下要“+1”,很多人不管合同解除理由是什么,一概认为需在经济补偿外再加一个月的所谓代通知金。


02

哪些情况

需要支付“待通知金”?


法律并未规定每种解除合同行为均适用“代通知金”的规定。劳动合同法只在第40条中对“代通知金”进行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因此,“代通知金(+1)”仅在用人单位以上述三种理由解除合同且未提前30日书面通知时才能够适用。


如果用人单位解除合同不是上述三个理由,或者虽然是上述三个理由,但已提前30日书面通知,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代通知金”是无法得到法律的支持的。



问:劳动合同法第41条关于裁员有“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是不是应当向劳动者支付“代通知金”?



答:对于这类问题,劳动合同法规定可用一个月工资代替通知期的仅限于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的三种情形。


用人单位依据第41条规定裁员但未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的,属于违法解除合同行为


用人单位应当承担违法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即支付2N,劳动者要求支付“代通知金”无法律依据。


当然,不管N、N+1、2N、2N+1、2(N+1),只要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能够达成共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用人单位愿意多给钱,法律并不干涉。


声明:本文观点只作参考,切不可作为决策依据,具体问题还请咨询专业人士。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